买书是一件很矫情的事情

谈谈我关于买书的一些想法。从高中那本 42¥ 的正版《百年孤独》开始,好像新发现了一个了不得的可以增加荷尔蒙与多巴胺的方法,买书。这里的书指的是实体书。之后大学四年以及毕业后这二年多总共加起来八年多的时光里,我像一个书痴发了疯一般的买书买书买书。大三时借着学校某社团给山区孩子捐赠物品这一名头打发掉近10本非技术类(印象中多为龙应台与大冰的)的书、大学毕业时丢给小我一届的舍友诸如《PHP 入门xx》、《Linux 入门xx》等于我已无用之书、寄回老家里已铺满大半个书柜的现在看起大多亦是“无用”之书、此刻我出租屋内小桌左角高高摞起来已足半米之高的书、显示器下垫着三本均价过百的厚书、床上左枕头边放着的基本准备随时会看但是很少看的书、以及屋内实在放不下而挤在柜子里的暂时无用的书、刚刚装进箱子准备寄老家继续填充大书柜的书。天,我真的被书包围了。毫无疑问我陷入了自以为的精神贫瘠里。可能是受某些传统思想影响再加上我个人性格原因,书这一物品在我心里向来都是神圣的。这也致使我不假思索便将“书”这一名字放进我的伪断舍离的白名单里。

人总是在不断接受外在的信息并加以筛选、过滤、转换成某些看不见的东西融入精神里。然后潜移默化的改变我们对某一事物或某些事物的看法,继而表现出来就是影响或大或小的改变了我们的行为。而这些改变积累到自身明显能感觉出来的时候,我们便称自己刚刚又度过自己人生的某个阶段。

正是如此,买书金钱消费、买了又不看这种行为带来的恐惧与内疚、再加上近来某些因素的影响,终于书这一物品它也可以不那么神圣。鉴于此心境之变化,反映到我真实的行动就是理性规划买书行为,合理处理无用之书,同时探索一种新的与书相处方式。关于第三点的探索是很有意义的。最恰当的一种方式是去接受基于手机、电脑屏幕去平面化的阅读。于我而言读的书无外乎两方面:技术类与非技术类。目前均已经有很多种媒介,例如 GitHub、基于 GitBook、VuePress 技术的在线书籍、九九藏书网、微信读书 App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