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对之前《2021 年度总结(尝鲜版)》做了些许修改与补充,算是2021年度的”完整版“。欢迎阅读~
我的文章比较长(字数5000+),你可能需要……
几句题外话
才刚刚过了 2021.11.11,我就迫不及待的开始准备年度总结了。严格来说,算不上第一次写年度总结,也差不多。之前几年的,也都随着“博客的折腾”、“电脑的折腾”以及各种心情下造成的各种“意外”等,不知了去向。即使还存在,也是残缺不堪,未能成品。此次,趁现在有这个想法与冲动,打算好好写写,也是为未来仍存活于世几十个年份里做个好的榜样。
那么正文就酱开始吧。行文没有任何逻辑,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总体是按照时间线来的:smile:
以下内容,多图警告!!!
年度总结的开题
时间线大概是今年3月12日前。
啊,刚刚结束 2020 年的时候,面对崭新的 2021 是多么激动啊。新年伊始,这个对于大多些人最恰当不过的心情,于我而言却是极为不合适。2020 年经历了公司裁员,后找过工作、“考过研”、以及思考过很多种理论上可以了此余生的工作,外卖员、快递员、去找个地方做个老师……具体就不阐述了,严格来说这些也不能算作是 2021 的年度总结。后续有机会可能会补上之前的内容,不过那得叫“2020年总结之迟到篇”了,开个玩笑。
2021年3月12日之前,考研失败者,无业游民,家里蹲。
2021年3月12日,好吧,为了生活,为了爱情,踏上了回津之路。为什么说回津之路呢,因为自19年起,通过校招后,便来天津滨海新区这边工作,实习以及毕业后入职。后值疫情爆发,到2020年3月25日裁员之前,那是一段很快乐很快乐的时光。总结下来有两点:第一,有工作(有票子)且安稳,工作地点是滨海新区高新开发区某园区,公司大楼与免费住宿的公寓就在一个园区,有效上班时间5分钟。其中是下楼一分钟,步行3分钟,上楼一分钟。此外工作中结识了不少现在仍有联系的好友;第二,有爱情且甜蜜,高中便熟识的她也在滨海这边工作,九号线的尽头,距离我大概滴滴车程20分钟吧,周末有一起吃大餐、逛商场、打台球,一起骑着小车喝着酸奶淋雨,偶尔即使时间再紧,也要不顾一切坐上去市区的津滨轻轨(9号线地铁),只为在海河边走走、吹吹晚风……
emmm,好像扯远了。把思绪拉回来,回到3月12日,我回到天津。
坎坷开局
时间线大概是3月12日到六月初吧。
关于租房
回津第一件事,就是得有个住的地方。为了省事儿也懒得费心找,直接选择了较为熟悉的自如平台,也顺利找到了合适位置的合适房子。除了有点小贵,没啥别的缺点。小区步行到地铁站不到5分钟时间,且离天津西站只有一站,位置甚好。小区是老小区,户型是三室一厅一厨一卫,不过被“精明”的自如平台隔断客厅做成了四室无厅一厨一卫。我租的是最贵的主卧,没有独立的卫生间,有一个大阳台。因为是首次入住,贵还不是一般的贵。唉,这就算是住进来了。可幸运的是屋子里的桌椅、床垫、柜子等或许都是崭新的,墙也很白,就是不知道甲醛有没有超标:joy:。
物品安置
做饭于我而言是必要的,于是购置了:锅具,包括一个炒锅、一个煮锅、一个煎锅,就是那款经典的“炊大皇”三件套,后面补充了一个蒸笼,可以热馒头了,真好;小米电饭煲,这是第三次买了(苦笑),主要是来做米饭和热米饭;九阳热水壶,第二次买(😀),咱中国人得喝热水;案板、一把刀、一套炊具包括勺子、铲子……做饭必备材料,糖米油盐酱醋耗油等。吃饭的家伙就这样备齐了。
还有一些生活必需品。除了自带的衣物、鞋(没帽,我不喜欢戴帽子)和其他物品,另购置了床上四件套、舒肤佳洗手液、洗发露、蓝月亮等等。此外还有一个瑜伽垫、一副哑铃、一套米家螺丝刀(24件款)……
总之算是在津安定下来了。
这是拍自某个惬意的周末:
关于工作
回津后,也是第一时间斩断了考研、考公的念想,只想找份工作。于是,开始了一边复习有关 Java 面试的只是,一边投递简历。当时手机上最多种类的 APP 应该就是求职类的了,Boss、智联、拉勾……,还有之前公司一位老大哥的推荐,多管齐下。
第一份工作
首先,入职了某外包公司,职位是在天津某海银行(最近好像上热搜了)做人力外包开发,给的薪资可以,所以打算入职,做了一天,第二天,提桶跑路。总结一下,有以下几点吧:
- 对于入职流程,三方外包公司是北京的。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需要先把资料邮递到北京,然后再邮递回来劳动合同,签好字后再邮递回去,最后盖好章之后再邮寄给我我的那一份合同 :joy:;
- 对于开发环境,没有台式机,没有笔记本,没有显示器,需要自带笔记本。在内网开发,而且没有外网,没有 WIFI,上网查资料,全靠自己手机(流量)。至于工作内容,就不阐述了,也算是与开发沾点边吧:joy:;
- 对于工作环境,谈不上工位,在角落的布满各种书籍与文件与杂物的桌子上,给我收拾出了一个地方。一个十三四平小屋里,有五六个正式员工,有五六个人力外包,大概十一二人的样子。据我了解,双方虽同属与这个温馨(狭小)的空间里,甚至没什么工作上的关系,分属不同的业务…… 幸运值得一提的是,我这临时收拾出来的角落的座位上,透过窗,30+ 的楼上可以很清晰的俯瞰天津的海河美景,风光无限好:joy:.
- 对于同事,很热情,中午一起路边小餐馆吃的炒饭。因为外包公司属于北京,在天津只有我、组里老大哥、还有另外两个人,一共四个人,没错,天津只有我们四个人。
- 略略略
第一天上班,下班后,阴沉了一下午的天空终于落下了点点小雨。走出一楼大厅,一阵阵凉风吹过。我与组里一位老大哥一起下的楼,在楼下某一角,躲着凉风与小雨,聊了几句,亦向他表达了可能要走的想法。是啊,入职第一天,我就想提桶跑路。之后,我便向东顺着往海河的路走了过去。
路不远,小雨也不下了,总共也没落几滴,只是风还在呼啸着。透过单薄的衣服似乎吹进浑身上下每一处毛孔里,净涤着了我的身体与精神。走到了海河边,这时候几乎没有了任何要下雨的痕迹,西方天空也泛了红,这是当时随手拍下的。天还没黑。
顺着海河边,伴着凉风,一路向北走了起来。期间想过给家里打个电话,想过给她打个电话,想过给某个老友打电话。抬起头,眼里噙着泪水,思索着我要留下来,还是离开。天也慢慢变黑了。只记得沿着路走了好久,经过了好几座桥,天都黑了,也没个答案。后来又沿着路走了回来。决定了,我要离开,这不是我想要的工作。
第二天,提离职,这份工作算是告一段落。
第二份工作
唉,比之前好了一些,做了大概两个月,离职。懒得再去回忆了,也没什么特别的,
期间,同期紫光离职的老大哥推荐我去他那边,某潮公司。后来因为集团业务调整,整个公司都在变动,推荐的事情也渐渐没了音信。还是得靠自己啊。
这时候已经六月初了,我不停的复习着一切有关面试的东西。Java 基础、多线程、集合、JVM、Spring、SpringMVC、SpringBoot、SpringCloud、Mybatis、Mysql、Redis、Linux、RabbitMQ 等等等等。我确信那段时光的努力程度要远甚于我高三那年夏天的任何一节晚自习。天天就是看技术点,就是看,记不住就抄。期间写空了两支笔芯。想想,自高中毕业后,写空一支笔芯对于很多人而言(Of Course 包括我)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情。直到此刻,我屋子里墙上还是贴着满满的,全是各种笔记。同时,也从未停止各种面试。印象中陆陆续续收到了四五份 Offer,也是最终选择了 GBase。这时已经是六月中旬,工作上也算是暂时尘埃落定,告一段落了。
渐入稳定
时间线大概就是六月以后到现在吧。
关于新入职的工作,差强人意,中规中矩。三个月后,也顺利通过转正答辩,直到今天,入职也逾百日了。总之,还算稳定。附上一张某天下班随手拍的图:
就是花钱
一件重要的大事是6月份下血本入手了 2020 款的 13 英寸的 Macbook Pro,M1 芯片,16G 内存,512G 固态硬盘,11699¥。原因有一下几点吧:
- 之前的雷蛇本主要放在公司了,用于日常连接外网查资料、写文档。15 英寸的大块头与作为游戏本自带的厚重 BUFF 让我真的没有决心和毅力每天上下班驮着它,而晚上我还是习惯在电脑上做各种折腾的;
- 自2020年3月25日以来,为期一年多的无业游民时光,几乎要耗尽了我对于各种生活的热情,在有一份新的工作之际,我想给丧丧的自己一份礼物;
- 这个也上万的雷蛇游戏本大概率在2022年会交给弟弟使用。
这些理由还是很牵强,买了就是买了,香嘛还是真香。目前以作为个人 PC 主力,承担了所有个人开发与日常使用任务。
与电脑同时购入的还有:
倍思氮化镓 GaN 65W 充电器:148¥。一根 TypeC 充电线和一个充电头。充电头上有一个 USB 口,两个 TypeC 口,主流快充协议(PD3.0、QC4+、QC3.0、AFC 等)几乎全支持。可以支持给我的手机(iPhone11)、蓝牙耳机(漫步者 Edifier)、小米手环等各种设备充电,60W 的功率,还可以替代那个巨无霸体型的 MBP 充电头,直接给 MBP 笔记本充电。真正做到了一个充电头解决了我几乎所有设备的充电问题。
贝尔金 Type-C 多功能扩展坞:499¥。主要因为 MBP 只有两个雷电3接口,真的不能没有一个扩展坞:joy:。
罗技 MX Master 2S:369¥,趁活动买的。刚入手,好生厚重,用不太惯,退了吧。用了一阵子,好爽。
再之后,感谢我最最可爱的女朋友在我生日时送的 AirPods Pro。目前它已经是我上班路上、上班期间、下班路上、各种路上最好的伙伴。
匆匆北京之行
就是去花了点钱,骑着小车穿过天安门(期间思考着:假装车链子掉了,停下来修理车链子(拍照:joy: )奈何胆量不够。某商场喝了一种很好喝的饮料。不多说了。
看海
7月31日,相约第一次去看海。1号线——>2号线——>9号线——>旅游专线2路公交,下车站:东堤公园。
啊,所谓公园,所谓看海,就是沿着渤海的一条长长的路,路的尽头是纪念妈祖的大雕像。好歹咱也是见过大海的人了。照片就不放了,应景不应情,物是人非,有点伤感了。
唐山之行
2021年9月4日,是个周六,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名男子,出奇一致在路上:奔着同一目的地——唐山,为了同一目的——某人婚礼。没错,这几名好友便是我的大学舍友了。我们一起去参加舍友老吴的婚礼!舍友重聚,好不快活。9月4日齐聚酒店,第二天参加婚礼。
最要命亦最扯淡的是,我们没有忘记自大学起便闻名周围宿舍的3X5宿舍的一贯“优良”传统:网吧开黑。是的,4日晚吃完饭,大概晚上9点多,喝的晕乎乎的,我们宿舍四人(一个有事情没来唐山,另一个不能来,因为明天结婚)TM 的打车十几公里找了个网吧开黑!这 TM 直接惊呆了同来的大学同学(非舍友),感慨道:“真是不忘我们宿舍的优良传统”(苦笑)。
第二天参加婚礼,啊,真心祝福新人。下午婚礼结束,留影纪念。再然后,因为距离不是很远,四位老友决定步行到唐山站,一路抽烟的抽烟(其实我不抽烟,可是还是决定给从婚礼桌上拿下来的华子一个面子)、拖着行李箱的拖着行李箱,谈着天说着地、吹着牛皮,哥儿四个一路走着。中途,某友要去汽车站,自行离去。剩下三位老友(包括我)继续扯着犊子继续走着……
到达唐山站,距离列车出发最近的还有一个多小时,哥儿仨,在站外小林子的石头台阶上坐下继续侃着。看着路过的可能是开学的小姑娘,喝着之前约定好的我请客的哇哈哈。甚是扯淡的是,期间还一起来了波立定跳远。时间溜达的是真快,多么不舍分离。最后,奉上在唐山站外等候时拍的一张极富特色与收藏价值的照片(舍友你看到可别来打我,我打了马赛克了,笑)。
国庆假期
回家啦。给家里买了个大电视,小米电视 ES65 2022款 4K超高清。65 英寸,家里客厅本就不小,这个尺寸的电视也不小,甚是搭配。可惜刚买上,弟弟才看了一个下午,就开学走了,家里就我和母亲。我是待到了 6 号回津。
10月5号,与毅兄、雄哥二位老友一起在老地方紫翼待了一个多小时,一起在老地方“饺子酒”吃了顿饭,甚是惬意。
6号,返津。
双十一
啥也没买,啥也不是。
博客与个人网站
本小节内容均已过时。已过期的文字内容
💡 没错,我又开始折腾了~
2022.3.31 更新:决定自 2022.3.31 起弃用基于 Hexo && GitHub Pages 搭建的静态博客。做如下调整:
- 删除 GitHub 的
blog-comment
仓库,该仓库曾用于原 blog 的评论系统搭建;- 将 GitHub 个人仓库
blog
改为blog-old
,并设置成私有仓库,不再对外开放;- 以后的博客均写在 Notion 笔记上并公开于 Notion 的 web 分享链接;
- 承上,新建
blog
仓库,在仓库blog
下新建index.html
文件,控制 https://ikangjia.cn/blog 直接跳转至 Notion 的博客页面;
关于博客,这几年来,可谓几经折腾,最近博客情况可见另一篇博文:
关于这个博客的一些变更(划重点) (ikangjia.cn)
今年以来的博客,是使用 Hexo 搭建,并托管在 GitHub Pages 上,访问地址是 https://ikangjia.github.io。
7月份购买了个人域名,第一时间就修改了博客的域名,将博客放在子目录 /blog
下,换成了 https://ikangjia.cn/blog,暂定这样了。
关于在线简历,也是编辑好源 md 文件的简历后,使用 Vue 主题的 Typora 先转换成 HTML 文件,修改其中的某些样式后。托管在 GitHub Pages 子目录 /resume
,也是通过 https://ikangjia.cn/resume 即可访问。
关于个人主页,使用了 HTML5 UP 上的 Aerial | HTML5 UP 模板进行改造,添加上自己的一些网站链接,背景是自动获取 Bing 每日一图,总体效果还不错。访问地址就是:https://ikangjia.cn。其中有几乎我的所有链接(技术笔记(基于 Notion 的 Share to web
功能)、博客、GitHub 等)与联系方式。
关于博客与技术笔记更多的内容已经在之前的文章详细阐述了。这里不再赘述了。详情可参考:
关于这个博客的一些变更(划重点) (ikangjia.cn)
如今,我不想再做精神世界的贫瘠者,碌碌于世。某个午后或深夜,为了某个短文字或某个小视频,被煽一时之情、感慨一时之感慨云云,这种看似丰富的情感表达其实反映出是内心无比的贫瘠。不出意外,这几个网站会一直维护下去。有三手安排,一手是技术笔记,一手是随笔性质的文字,一手是首页已及简历。
💡 出个戏:啊,周五的晚上,此刻2021年11月12日 20:59。吃完饭,刷完鞋,洗完衣服,洗完澡,舒舒服服坐在沙发上。打开电脑,强行压制住要去往召唤师峡谷的欲望,打算继续写。emmm,好像暂时也没啥想说的了。
房间
最近,我又调整了房间布局。这次不一样,并没有按之前追求简洁与整齐那般布置。冬天到了,我可能更倾向于让房间杂一点,所以这次刻意的乱,仿佛让整个屋子里充满东西,会让人觉得暖和一点。
最终的总结(我是假的)
2021年是转折的一年,成长更多的是心境。最后借用某名人的一句话:我愿用清洁与节制来珍惜自己。
对于工作,没啥可说的了,我爱工作(我爱搞钱);
对于生活,“作息有规律,衣食有饱暖”,这是经历过某些失去之后,目前我对自己唯一的要求;
对于亲情,每天下班回来路上红旗南路转 6号线地铁时的很靠前的那个车门后的广告很好,很煽情:“多回家看看,家里的他可能等不了你多久了”,配图是一张那种经常看到的躺椅,躺椅是空的。呜~好煽情。有机会,看心情拍下来,补充到这里吧。
2021-12-30 补充该图(请自动忽略我丑陋的躯体0.0)
最后对于爱情,用心去爱。
暂时落笔于此吧,后续一个多月,看心情可能还会来补充。
2021年11月12日 夜 于天津
应承开局第一句话:比较久的时间才能读完 🤣。
更新线,以上内容做了一些局部上的文字修改、完善一些不恰当的语义表达;以下内容是新添加的~
2021-12-30 补充内容
关于听歌
关于听歌,本来完全没有必要铺开一个小节的文字去写。不过,自今年九月末拥有 AirPods Pro(下文简称 AP)之后,它便变得重要起来了。这里就多费些笔墨,多写写吧。
抱歉,写着写着,发现近两千字了,赶上这篇文章的三分之一了。考虑到再放到这里不合适,便单独弄出去整理成一篇博客了,见博客《关于听歌》。
这里填写博客地址 关于听歌 - 林深时觉寒(链接已失效)
2021.12.30 夜 于天津
文明与野蛮
毛爷爷一直是我的偶像,他倡导的文明精神,野蛮体魄一直以来是我的座右铭之一。
先说文明
上文有提到“我不想再做精神世界的贫瘠者”,对我而言,文明精神就是多读书与看新闻。最近又双叒叕买了几本书:
- 《只是为了好玩》:Linux 之父 Linus Torvalds 自传,内容幽默风趣;
- 《未来地图》:我是真想了解互联网时代的资本与资本大佬的思想;
- 《遥远的救世主》:电视剧《天道》的原著,懂得都懂;
之前看完《天道》电视剧后,《遥远的救世主》也已经看完。其余的碎片时间偶尔在看。
看新闻也是目前每天早上和晚上闲暇时间的必备课了。之前有一篇博文写道看新闻的 APP,截止到现在,那些 APP 还剩下澎湃新闻、36氪、虎嗅、凤凰新闻、南方周末,此外再加上夸克浏览器的夸克日报差不多就是这些了。
野蛮体魄
野蛮体魄目的是通过规律作息、健康饮食、体育锻炼来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这个很靠自律,我在努力。
继续花钱继续造(苦笑)
IPad Mini
某些说不得以及实在惭愧难以言说的原因,11月16日又购置了 IPad Mini6 & Apple Pencil(第二代),早上官网下单,晚上下班,南开大悦城取货,顺利的一批。
除了以上说不得的原因,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对我这种怀旧的人,在我发现我可以将幼时的一些记忆碎片的画面画出来,便深深醉在其中。之前在 IPad Mini5 上有尝试过,最初直接用 Notability 画简笔画,后来买了 Procreate 画,那种感觉真的是太大的诱惑了。
历数种种苹果的产品,如今也算是苹果生态的一员了。很多场景都已转移到 Mac 相关生态。详细见下一小节吧。
米家恒温电水壶
在冬天,最舒服的莫过于随时随时能喝到一杯热水。聊想起每每晚上下班回来,赶紧打开比我的小手还冰冷的热水壶,喝上一杯热水。而当到睡觉的时候,水壶里的水早已经冰冰凉。这种情况苦我久矣。前几日,我买了小米的热水壶。没错,我的米家 APP 里从此又多了一个成员。最初我以为的场景是这样的:
在某个冬日的下午五点四十八分,我用五分钟写完了今日工作日报,又花了4分钟带着我的水晶(玻璃)杯到卫生间,倒掉被泡了不知几轮的茶叶,方便过后走到工位。花了一分钟查看手机、耳机、钥匙、口罩等必备物品,剩下两分钟随时出发抢电梯下楼。中间省略很多字。在地铁上,手机打开米家,远程控制打开早上出门前早已装好水的热水壶,水烧开后,控制保温55℃。等我回到家,直接拿起杯子喝热水……
而事实证明,我想多了,这个热水壶不像小米音箱,可以远程网络控制。它只能蓝牙控制,上述场景化作泡影。不过回去后忍受五分钟的烧水时间,剩下的都在保温,也已经是非常欣慰了。
保温功能可以自定义设置保温时间 1~12 小时,保温的温度,也可以自定义,一般 40 ~ 90 度吧。总体来说,解决了我的刚需,非常不错。以下是链接,不是打广告,也没必要,想看的可以看下,记得是 169¥。
工作 & 学习
现如今,工作时的开发环境是 Windows 作宿主机 + 虚机里 Cent OS7.x + Docker 的混合杂糅版本。没有采用基于 WSL2 的开发环境搭建,给自己的理由是不想污染自己的 Win 系统环境,其实我明白还是对 Linux 系统生态的陌生与随着年纪的增长真的懒得再去这些东西。我一直在倡导自己简约的风格,当然不至于到《断舍离》里描述的那般程度。对于 Linux 系统的陌生导致我觉得以 WSL2 搞开发环境很麻烦,似乎违背了我一贯的简约风格,我得舍弃这种想法。但其实如果真的都懂的话,肯定是很简约的,只不过我真的懒得去弄了。人生很短,我得去干点更有兴趣的。
而除了工作环境的需要,我更愿意称呼 Windows 为我的杂货店、Mac 为我的工作台。Windows 丰富的软件生态,总有能找到各种方案去解决现实中的一些需求,比如各种资源搜集下载。Mac 承载着我的日常使用,码文、写代码、学习、看剧、听歌等。
最终的总结(这是真的)
鸡汤就不再需要了,关于 2021,就这些吧。